體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徑,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現實需要。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識的增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求健康、活力、多元化的旅游體驗,“體育+旅游”作為一種新興的產業融合模式應運而生,它不僅為體育產業拓展了發展空間,更為文旅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旅游因體育而豐富,體育因旅游而多彩。推動“體育+旅游”的轉型升級,將體育賽事與地域文化、旅游資源深度融合,不僅能夠延長產業鏈條、激活消費潛力,更能打造獨具特色的城市名片。
植入體育項目聚人氣,擴大消費增長點。發展體育的關鍵在于做項目,發展旅游的關鍵在于做市場。一個地區擁有旅游資源優勢并不代表該地區一定具有旅游產業優勢。只有接地氣,才能聚人氣。任何領域的資源都是有限的,要把開發度高、群眾喜愛的項目放在有限的資源上,讓資源具有無限吸引力,進一步擴大消費群體。要以大草原、大森林、大河湖、大濕地、大山脈、大沙漠等自然資源為依托,以紅山文化、大窯文化、薩拉烏蘇文化等文化資源為底蘊,開發搏克、賽車、賽馬、賽駝、射箭、蒙古象棋、駝球、套馬、沙嘎等傳統項目,普及足球、馬拉松、冰雪、徒步行、騎行等大眾項目,將這些傳統的、現代的體育項目融入旅游,催生一批精品賽事活動,帶火一批特色旅游景點,增強體育項目在旅游產業鏈條中的影響力。擴大旅游消費群體,就要把握資源的可利用性,抓住“旅游+”的關聯性,提升“+體育”的粘合度,普及發展群眾喜愛的體育運動,將“旅游+體育”的文章做成產業精品、做出市場效益。
打造精品賽事聚商氣,激活產業新動能。賽事活動是體育項目的重頭戲,能夠充分利用當地特色資源,為游客提供全過程、全時空的體育服務,衍生深受大眾青睞的體育產品,滿足游客的全方位體驗需求。要大力推進與旅游產業相融合的賽事活動品牌化建設,著力提高休閑體育賽事的群眾參與度和市場化營銷力度,充分發揮體育品牌創建工程的強大引領作用。
近年來,內蒙古各地以“賽事+”為紐帶,將體育賽事與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活力。其中,內蒙古國際馬術節覆蓋全區多個盟市,聯動全國多家馬術俱樂部,打造了集觀賽、體驗、娛樂于一體的“馬術+旅游”新樣本。在呼和浩特市,全民健身日全國登山步道系列賽將登山步道、自行車騎游、戶外帳篷露營等融入大青山優美的自然風光,讓群眾在觀賞美景的過程中形成崇尚科學健身、追求美好生活的健康旅游意識。在烏海市,國際半程馬拉松賽將沙漠、湖泊、高山、黃河、濕地等自然景觀串聯呈現,打造出了奔跑中的城市亮麗風景線。此外,赤峰市紅山玉龍沙湖國際生態文化旅游區獲評2024年度“中國體育旅游精品景區”,興安盟阿爾山市獲評2024年度“中國體育旅游精品目的地”,各景區以體育運動項目為載體,吸引四方游客紛至沓來。可見,引入體育賽事元素,對旅游資源要素進行創新性整合,能夠實現文化傳播、旅游創新、經濟創收協同發展,是推動文旅高質量發展的一種有效手段。
發揮品牌效應聚地氣,擴大城區影響力。一是精心培育健身休閑品牌,增強旅游產業的吸引力。當前,以體育元素為核心競爭力的一大批新興旅游業態應運而生,體育賽事表演、體育健身休閑、體育場館服務、體育教育培訓、體育傳媒等業態大放異彩,要通過創新培植項目體育品牌,提升旅游產業競爭力。二是設計推廣休閑運動路線,打破單一旅游模式的局限性。如,從額爾古納市到額濟納旗,橫跨內蒙古東西兩頭的穿越內蒙古汽車集結賽驚險壯觀,一路上森林、草原、河流、湖泊、丘陵、洼地、沼澤、沙漠、戈壁盡覽無遺,帶給人無限遐想。汽車集結賽的線路具有獨特的關聯性和延展性,可以將一個景點延伸成沿線景點,將一個地區延伸成一片地域,極大地拓展了旅游的時空范圍。位于通遼市的科爾沁500公里風景大道,串聯起一條集自駕旅游、草原度假、自然觀光、文化體驗、休閑游憩于一體的草原旅游風景道路,培育了“東北看草原、自駕游通遼”的體旅融合品牌。三是著力推進重大體育項目建設,提升旅游城市的美譽度。大到體育文化聚集區、賽事景區、體育小鎮,小到主題公園、健身步道,要從小到大、以點帶面,完善公共體育服務體系設施建設,增強體驗式旅游的公共體育服務供給,努力在游客心中烙下難以磨滅的城市印象,帶來流連忘返的旅游體驗。
體育和旅游具有天然的共生性,在基本理念、價值追求與功能作用等方面具有內在契合性,二者均有“運動”的屬性、“人本”的宗旨,更有“增值”的潛力。推進體育和旅游融合發展,是實現互惠、互補、合作的過程。實踐證明,任何事物的發展必然要經歷從萌芽成長到轉型升級的過程。在體育助力下,旅游能夠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高品質活動和增值體驗,充分激發旅游市場活力,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從“全民健身”到“全域旅游”,從建設“健康中國”到構筑“美麗中國”,綠水青山的藍圖已經繪就,金山銀山的未來可期可待。新征程上,我們要進一步培育發展體旅融合新業態,堅持在融合中互動、在互動中共贏,走好全民健康、全域旅游、全景亮麗的可持續發展道路。(譚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