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點之后的暖陽輕柔而明麗,從四面八方趕來的老人們沐浴在陽光下,有序地坐到了青山路街道自一社區小廣場的長桌旁。
“在今年的百家宴上看到大家都這么好,我太高興了!”“聽說社區和居民為了這頓飯準備了很長時間,太感謝他們了!”“我也做了拿手的春卷,一會兒給大家嘗嘗。”……越來越多的老人圍坐在一起,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笑容綻放在每個人的臉上。
9月9日,青山路街道自一社區第二屆“相聚百家宴 悅享鄰里情”主題活動在一片溫馨中拉開了帷幕,百個家庭的志愿者端著他們為百位老人制作的拿手佳肴興高采烈地趕到這里,只為將一份鄰里情寫出最美、最暖的篇章。
“絕活”齊上桌
74歲的白潔老人和丈夫李國柱老人是較早趕到百家宴上的志愿者,這次活動,他們本來是被邀請的品鑒居民,然而他們更愿做志愿者。老兩口端著的滿滿一大瓷盆熏魚,剛到現場就被眼尖的居民發現,“這可是上過天津電視臺的家常絕活兒。”
看到大家這么認可她的熏魚,白潔老人高興地說:“我前天就開始準備,今天用了4個小時制作,希望大家能喜歡。”
李國柱老人說,去年他們參加第一屆百家宴的時候,不太熟悉內容沒有準備美食,一直覺得遺憾。今年要彌補一下,在過去制作熏魚的基礎上特別注重軟爛,就是希望老鄰居們都能吃得爽口。
熏魚一上桌,居民們你一塊我一口,大瓷盆很快見底,白潔老人高興地說:“明年我一定多做些,讓大家吃個夠!”
84歲的張春花老人急匆匆趕來的時候,很多老人已經開吃。老人“遲到”的原因是她今天特意包了餃子,怕涼了老人們吃著不舒服,于是在開場前才下鍋煮熟。大家吃著她包的豬肉芹菜大蔥餡餃子直夸她的手藝好,老人反倒靦腆地笑了起來。
張春花老人說:“社區組織這樣的活動,我們都特別高興,我作為老黨員一定要做點啥,于是就把我們河北人拿手的餃子帶給大家嘗嘗。”
70歲的瞿紅延老人和閨密周春燕老人分別做了西藍花蝦仁和西紅柿炒蛋,她們坐在最邊上,哪位老人需要幫忙,兩人立刻手腳麻利地上前照顧,那股子熱情感染了很多人。瞿紅延老人說:“今天對于我們小區的老人來說是個特別的日子,大家來吃的是百家宴,品的是百家情,我們為生活在這樣的社區感到驕傲。”
87歲的魏正財老人耳朵有些背,鄰居們擔心他吃不好,便端著盤子給老人每樣飯菜都挑選了一些,老人說:“今天吃的不僅是美食,更是咱們社區團結一心的幸福味道。”
傳遞鄰里情
穿著廚師服、戴著廚師帽,劉文莉帶著全套用具,把廚房搬到了小廣場上。下午1點多,劉文莉就在現場擺開了陣仗,燉了一大鍋本地燴菜。
劉文莉在社區旁邊開了一家飯店,招牌菜就是燴菜。獲悉社區舉辦百家宴,劉文莉主動報名,要給每位老人送上一碗燴菜。“考慮到老人們年事已高,我精心挑選了蔬菜和豬肉等,在現場燴制3個多小時,確保每一位老人都能吃得既營養又舒服。”
熱氣騰騰的燴菜一出鍋,香味四溢。“已經吃了不少,可這燴菜色香味俱全,我再少來點!”一位老人說。
劉文莉說:“看到老人們喜歡我就高興,感謝社區給我這個機會,讓我也盡盡孝心。”
一個多小時的時間里,自一社區小廣場比過年還熱鬧,為老人服務的社區工作者守在老人的旁邊添飯、夾菜……忙碌的自一社區黨委書記烏蘭娜雖然顧不上吃一口飯,但心里卻好似吃了蜜。
烏蘭娜說,青山路街道自一社區1956年就開始建設,如今有住戶3000多戶6000多人,這里的居民絕大多都是兵工人,他們當中的很多老人,不僅把自己一生奉獻給了軍工事業,后代也投入到國家的軍工事業中,如今社區80歲以上的老人就有715位。為了服務好這些老人,近年來,社區在青山路街道黨工委的領導下,開設了很多為老服務內容,特別是針對那些空巢、身體不好的老人,社區完成了適老化改造等定制服務和貼心的家政服務等,讓老人們在社區里老有所樂。
“去年9月9日,我們開創性地組織了首屆百家宴活動,受到居民和老人們的熱烈歡迎,為此我們決定將這個活動辦成社區敬老月的傳統活動,今天便舉行了第二屆。特別感謝居民志愿者,通知發出去后,報名的居民超百人,大家積極出謀劃策,還吸引了永盛成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青山區委社會工作部、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第五二研究所和社區周邊的商戶參與。今天的100余道不同種類的菜品,每一道都凝聚了居民對家、對社區、對老人的愛,大家圍坐在一起,分享的是美食、暢談的是生活,感受的是社區大家庭的關懷與溫暖。這樣的活動我們將繼續辦下去,一定把這份愛傳遞下去。”( 趙永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