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秋時節,記者驅車前往距離四子王旗烏蘭花鎮37公里的斧楞山采訪。遠遠望去,秋雨中的斧楞山云霧繚繞,連綿起伏的山峰若隱若現。
“斧楞山地處陰山北麓余脈,是四子王旗高山牧場的一部分,因其道道聳立的懸崖峭壁,宛如巨斧之刃,故稱斧楞山。”庫倫圖鎮高臺村黨支部書記李俊平介紹,斧楞山的地勢極為險峻,山的北側坡度較為平緩,而南側則是萬丈高的峭壁,溝壑交錯,花崗巖山峰林立。
行走在山間,只見各類植物與野花競相生長,陣陣秋風吹過,草浪輕舞,縷縷花草清香沁人心脾,一幅生機勃勃的自然畫卷徐徐展開……
站在斧楞山的山頂向北望去,便會看到由東向西依次矗立著七座被譽為“七仙山”的獨立天然石架,其中最高峰的海拔達1842米;向南眺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十個大字映入眼簾。“這十個大字,由12000多簇丁香種植拼接而成,總面積達5000平方米。這是今年旗委、旗政府對斧楞山進行小流域治理的成果之一。”李俊平指著遠方高興地說。
斧楞山不僅是一處自然風光勝地,也是一處革命圣地。走過一段長長的棧道,看到了鑲嵌在山中的一個天然山洞,山洞高3米、寬4米左右,洞深38米,所處位置地勢險要,周圍群山環繞,非常隱蔽。“這是1938年八路軍大青山支隊(七一五團為主)在綏北開辟抗戰根據地時選定的主要后勤基地,以供后勤處官兵看管倉庫、辦公所居,七一五團的軍需多數在此儲備加工發放,征集來的軍馬和休整過程中的戰馬也在這里放養,在抗戰時期起到了很重要的戰略作用。”李俊平解釋道。
走進位于高臺村的“云畔·露營地”,只見露營地內環境優美、綠意盎然,聽著悠揚舒緩的音樂,行走在大大小小、形態各異的帳篷間,樹木花草的清香撲鼻而來,頓時使人心曠神怡。
“‘云畔·露營地’是今年四子王旗小流域綜合治理的一個項目,目前還有部分收尾工程正在施工。”李俊平說,“我們以增加村集體收益為目的,營地從建設到運營,共解決村民勞動就業23人,每月人均收入達4500元,于今年7月中旬開始運營。”
走進露營地的餐廳廚房,只見廚師各自忙碌著,切菜、燉雞、搓莜面、炸糕,大家在交談嬉笑聲中忙得不亦樂乎……
“從正式運營到現在,只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但是每天的游客不少。我們以農家菜為主,用的蔬菜來自露營地‘共享菜園’,羊、雞、雞蛋都是向附近村民購買的,保證游客來這里玩得開心、吃得放心。”“云畔·露營地”經營管理人張俊龍邊干活邊高興地說,“也就這一個多月,我們共向村民購買了40多只羊、200多只雞和2000多個雞蛋,計劃明年再增加一些游樂設施,進一步提高游客的體驗感。”
“咯咯咯……”走進村民伊玉堂院中,只見他正給30多只雞切著新鮮菜葉,一群雞沖著他“咯咯咯”地叫個不停,迫不及待地等著投喂。伊玉堂邊切菜葉邊說:“自從有了露營地,我們村民又增加了一筆收入。目前周邊村民的雞和雞蛋已經供不應求了,我打算明年再多養些笨雞,既能增加收入,又能讓游客品嘗到我們地道的土特產。”
在高臺村老黨員劉忠家,老兩口正在院里忙著給羔羊添加草料。“我是土生土長的高臺村人,小流域治理實在是我們村的大好事大實事啊,既治理了水土流失,又綠化美化亮化了村莊。”劉忠笑呵呵地說,“露營地游客多、生意好,村民的羊直接賣給露營地,再好不過了。”
“明年,我們要按照‘一戶一品’的形式,打造一個民俗村;在露營地現有基礎上,以‘農文旅+研學’相融合的形式,繼續加大旅游開發力度,切實帶動當地經濟發展;依托斧楞山,進一步深挖革命故事,計劃建立一個紅色文化展館,以紅色旅游業為紐帶,將紅色基因弘揚傳承。”庫倫圖鎮黨委書記曹雪飛表示。
近年來,四子王旗緊緊圍繞“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理念,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流域系統性出發,堅持統一規劃、分區施策、統籌推進的原則,構建以水利部門牽頭協調、多部門聚力推進、社會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
今年,四子王旗共投資1700多萬元,于3月底開始對斧楞山和高臺村實施小流域綜合治理,水土流失累計治理程度達87.3%,項目區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下游泥沙量明顯減少;通過采取切實有效的管護措施,治理區林草覆蓋率達77.7%,大面積地表植被的增加,提高了調水保土、涵養水源等生態功能,年調水11.09萬立方米,年減蝕5萬噸,治理區生態環境趨向良性循環。截至目前,工程進度達90%,正加速推進。
治一方水土,興一方經濟。四子王旗水利局局長高劍英表示,下一步,將以山青水凈、村美民富為目標,以總面積達544平方公里,流經烏蘭花鎮、庫倫圖鎮等五個蘇木鄉鎮的大清河為重點治理區域,繼續建設一批打基礎、利長遠、促發展、惠民生的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構建完善的水土保持體系,為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貢獻四子王旗力量。(孫國俊 張蜀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