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梁素海濕地生態系統觀測設備
烏梁素海國家重要濕地生態保護項目經過10個月左右緊鑼密鼓施工,目前已經完成項目總量的95%以上,部分系統已經開始“上崗”,整體項目預計今年11月份全部完工。這一項目的實施,將助力烏梁素海濕地生態保護工作邁入智能化、精準化階段,為濕地生態系統的穩定與生物多樣性保護裝上“科技眼”“智慧腦”。
在烏梁素海濕地生態系統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工作人員正熟練地操控著濕地資源遠程視頻監控系統。屏幕上實時顯示著廣闊的濕地景觀,水鳥在湖面輕盈滑翔,茂密的蘆葦叢隨風搖曳。工作人員一邊調整攝像頭角度,一邊向筆者介紹,這套系統能全天候360度無死角對周邊方圓10公里范圍內破壞濕地、違法捕魚等現象進行監測。同時,鳥類的活動情況也可盡收眼底,為烏梁素海生態保護設立起24小時的“守護衛視”。“以往濕地巡護主要依靠人工,不僅效率低,而且很難做到全面覆蓋。現在有了這套智能系統,大大提高了巡護的效率和精度。”一位工作人員介紹道。在日常巡護中,工作人員只需坐在監控室,就能對濕地進行全方位巡查,及時發現湖區及周邊的問題和異常情況。
據了解,這套監測系統是烏梁素海國家重要濕地生態保護項目中的一項主要內容。項目包括基礎設施建設和智慧工程管理兩大部分。智慧工程除這套監測系統外,還安裝了實時鳥類識別系統,通過高清攝像頭與AI算法,科學精準識別并記錄鳥類種群、數量等情況,顯著提升鳥類巡護、管護與監測的效率。部署了12套用于抓拍湖區周邊過往車輛的智能語音卡口,并通過語音提示等方式,對進入濕地的人員進行遠程管理和引導,提高濕地管理的規范性和有效性。購置60套紅外夜視監測儀,靈活用于監測特定鳥類活動情況。這些設備具備強大的監測能力,能夠實現對濕地的大范圍、遠距離、隨時隨地監測,可以快速準確地識別鳥類的種類,為生態研究提供豐富的數據支持,為烏梁素海生態保護提供更加科學的依據。“當水域內有鳥類受傷或出現異常情況時,我們能夠通過該設備實時監測到,并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實施救護。被救助的鳥類將送至救護中心,等到完全康復后,最終放歸大自然。”烏拉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三級主任科員楊道爾基說,這一系列舉措為鳥類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有力保障。
烏梁素海濕地作為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其生態環境的穩定對于維護區域生態平衡具有重要意義。這一項目的運行,將進一步優化資源分配和減少人為干擾,推動智慧濕地探索以更科學、更精細、更高效的智慧手段開展生態保護建設,促進了生態與科技信息技術的跨界融合,為烏梁素海生態保護裝上“科技眼”“智慧腦”。 (曹雨婷 牛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