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察右后旗的田野染上了濃郁的金黃,連片的小麥隨風翻涌成浪,空氣中彌漫著麥香與豐收的喜悅。在當郎忽洞蘇木小紅溝村的麥田里,聯合收割機轟鳴穿梭,鋒利的割臺劃過麥稈,飽滿的麥粒如金色瀑布般從卸糧口傾瀉而出,穩穩灌入等候的農用車,一幅“機器搶收、顆粒歸倉”的繁忙圖景在田野間鋪展。
與此同時,察右后旗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的技術人員正帶著采樣工具深入田間,對實施“一噴三防”技術的麥田開展現場抽樣。他們彎腰撥開麥稈,仔細選取具有代表性的麥株,小心翼翼地收集麥穗樣本——這是豐收季產量核算的關鍵一步,每一份樣本都承載著對科技助農成效的精準檢驗。
“‘一噴三防’是小麥生長后期的‘關鍵護航技術’。”技術人員介紹,通過一次性噴施融合殺蟲劑、殺菌劑、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混合藥劑,既能有效防控小麥蚜蟲、白粉病等病蟲害,又能抵御干熱風對麥穗灌漿的影響,同時延緩植株早衰,幫助麥粒積累更多養分、增加千粒重,為小麥穩產高產筑牢“防護網”。
“從目前田間長勢看,實施技術干預的麥田,麥穗更飽滿、落黃更均勻,豐產態勢十分明顯。”據察右后旗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劉彩虹介紹,2025年全旗小麥種植面積約13萬畝,其中4萬多畝麥田重點推廣應用“一噴三防”技術,覆蓋了主要小麥產區的核心地塊。
此次田間采樣完成后,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還將同步開展室內考種工作:技術人員會對樣本麥穗進行脫粒、篩選、稱重,精準測算千粒重、畝穗數、穗粒數等核心指標,全面量化“一噴三防”技術在提升小麥產量與品質中的實際效益。這些數據不僅將為今年的糧食豐收成果提供科學依據,也將為察右后旗后續優化小麥種植技術、推動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積累寶貴經驗。(王錦鵬 王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