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這臺軌道自動化巡檢機器人正沿著預設路線巡查,它搭載的紅外熱成像儀和多種傳感器,能實時采集車間圖像、聲紋、氣體數據,咱們在中控平臺就能精準掌握設備運行情況,既省人力又提效率。”在阿拉善高新區內蒙古誠信永安化工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安全處處長李海指著正在作業的機器人,向大家介紹著企業智能化改造的新成果。
這臺巡檢機器人的正式“入職”,不僅讓企業實現了“無人巡檢+遠程操控”的智能巡檢新模式,更成為阿拉善盟推動工業數字化、綠色化轉型的生動縮影。

近年來,阿拉善盟始終錨定“工業強則競爭強”的發展理念,以數字化轉型、綠色化發展為主線,通過強化科技創新賦能、優化企業生產流程、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等一系列舉措,推動企業技改升級、設備迭代,引導企業打造“綠色工廠”,以產業“含綠量”的持續提升,撬動經濟效益“含金量”的穩步增長,在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協同并進的賽道上,跑出了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

在智能化轉型的浪潮中,阿拉善盟企業紛紛按下“升級鍵”。內蒙古誠信永安化工有限公司的軌道自動化巡檢機器人,憑借紅外熱成像、高清云臺等先進設備,可實時回傳關鍵數據至中控平臺,助力運行人員精準診斷故障、識別隱患;其整合的計算機編程技術、AI圖像識別和定位技術,更賦予機器人測溫、測震、識別漏液及監測有毒有害氣體濃度的多重能力,大幅降低了人員勞動強度。

在綠色發展領域,各企業同樣成果豐碩。2021年獲評自治區“綠色工廠”的內蒙古萊科作物保護有限公司,通過開發新工藝、推進智能化改造、實施節能技術升級及淘汰高耗能設備,將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指標降至行業先進水平。同時,公司還強化全流程能源資源管理,建立節能降耗激勵機制,把水、電、汽等消耗指標細化至車間、班組,并與績效掛鉤,營造出全員參與綠色發展的濃厚氛圍。
“我們正在建設的2000噸溴蟲腈原藥項目,采用國際領先生產工藝,投產后年產值可達2.5億元,還能通過前沿環保技術實現生產全過程綠色化、清潔化,真正做到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協同共進。”內蒙古萊科作物保護有限公司生產總監蔣黎林說。

為持續夯實工業高質量發展根基,阿拉善盟積極搭建政策框架,鼓勵企業引進先進工藝與設備,提升全流程數字化水平,深化與高校及科研機構的產學研合作,加快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在綠色技術轉化與推廣上,著力培育“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不斷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底色。

入駐孿井灘生態移民示范區的內蒙古亞禾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便是政策扶持下綠色發展的典型代表。作為專業研發生產畜、禽、水產用復合預混合飼料的高科技企業,該公司自2020年入駐以來,聚焦市場對高品質、環保型產品的需求,研發出植物精油、過瘤胃系列產品,顯著提升市場競爭力。同時,通過優化生產工藝,構建資源循環利用體系,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今年成功榮獲“綠色工廠”稱號,標志著企業綠色發展邁上新臺階。
“我們始終堅定不移走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之路,通過工藝優化、能源梯級利用及技術創新,實現環境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同步增長。”內蒙古亞禾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馮從岳表示,將繼續以綠色發展為導向、以創新為動力,向健康、安全、環保、科技化方向縱深發展。

如今,隨著“綠色工廠”建設的深入推進,阿拉善盟產業“含綠量”不斷提升,轉型成效持續顯現。今年以來,全盟積極爭取自治區數字化轉型、綠色化發展重點產業發展專項資金1153萬元,實施綠色化技術改造項目10個,完成設備更新1148臺(套);成功培育創建自治區級創新型中小企業15家、節水型企業8家、綠色工廠5家,有效提升了工業企業發展軟實力,產業發展后勁和創新能力持續增強。

“目前,阿拉善盟已建成新能源裝備制造項目3個,在建項目4個,為新能源產業與傳統產業耦合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和專精特新企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3%、22%和50%,規上工業企業生產設備數字化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均高于全區平均水平。”阿拉善盟工信局副局長姚遠表示,將繼續加快調整產業結構,積極培育新質生產力,在推動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的道路上持續發力,為產業升級注入新活力,奮力書寫工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徐曉玲 閆彥霖 楊婧 德力和 楊欣 伊德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