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反腐敗必須規范權力運行。”這一重要論述為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我們黨全面領導、長期執政,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對權力的監督。歷史與實踐反復證明,沒有監督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黨的自我革命重在治權,反腐敗必須規范權力運行。
如何看待權力來源,如何正確使用權力,是不同權力觀的重要分野。馬克思強調,社會主義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1871年,他在《法蘭西內戰》一書中指出,一切公職人員必須“在公眾監督之下進行工作”。后來,恩格斯在1891年版的《法蘭西內戰》導言中,進一步提出了“防止國家和國家機關由社會公仆變成社會主人”。列寧在領導俄國革命中,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他在《國家與革命》中明確提出要消除政府官吏的貪污腐敗,防止社會公仆異變為社會主人。十月革命勝利后,他又鄭重提出,要改善國家機關工作,反對官僚主義,警惕防止脫離群眾的危險,強調“如果說有什么東西會把我們毀掉的話,那就是這個”。可見,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國家權力的基本思想,就在于強調社會主義國家是人民的國家,國家權力必須用來為人民服務。
我們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從成立之日起就堅持馬克思主義權力觀,堅持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早在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同志就曾經指出,“人民要解放,就把權力委托給能夠代表他們的、能夠忠實為他們辦事的人,這就是我們共產黨人。”在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進程中,我們黨始終秉持馬克思主義權力觀,要求黨員干部牢記手中的權力都是人民賦予的、只能用來為人民謀利益,任何人行使權力都必須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自覺接受人民監督。對黨員干部而言,“為誰當官、為誰掌權、為誰服務”這個問題的答案清晰可見、始終如一。從焦裕祿直言“革命不是為了做官,而是為了勤勤懇懇地為人民服務”,到谷文昌堅持“當領導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凈,把自己的腰桿挺直”,再到楊善洲坦言“我手中是有權,但它是黨和人民的,它只能老老實實用來辦公事,不能用來辦私事”,都清晰表明,堅守為民辦事、為民造福、為民謀利的信念,做人才有底氣,做事才會硬氣,做官才有正氣。
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高度重視樹立馬克思主義權力觀,加強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他強調,馬克思主義權力觀,概括起來是兩句話:權為民所賦,權為民所用。前一句話指明了權力的根本來源和基礎,后一句話指明了權力的根本性質和歸宿。他要求,共產黨員和領導干部要樹立馬克思主義權力觀,從理論上弄清楚和掌握我們社會主義國家的一切權力,都是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取得和實現的,都是屬于人民的;我們黨作為執政黨是代表工人階級和全體人民在全國執掌政權,共產黨員和領導干部手中的權力都是人民賦予的;所有黨員和領導干部手中的權力,只能用來為人民謀利益,而絕不允許搞任何形式的以權謀私。
權力導致腐敗,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重在治權,抓住了防腐治腐的關鍵之處,是新形勢下全面從嚴治黨、推進黨的自我革命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權力不論大小,只要不受制約和監督,都可能被濫用”“權力越大,越容易出現‘燈下黑’”。“善治病者,必醫其受病之處;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腐敗的“受病之處”正是權力濫用,腐敗的“起弊之原”是權力不受約束,所有“圍獵”的“著力之點”皆在于權力。面對長期存在的“四大考驗”“四種危險”,自我革命這根弦必須繃得更緊,“治權”功夫必須下得更深。惟其如此,堅持不懈、久久為功,我們黨才能以自身永不變質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屈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