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呼倫貝爾9月13日電(草原云·內蒙古新聞網記者 李玉琢 李新軍)9月8日至12日,自治區(qū)民委“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群眾教育實踐活動暨“石榴籽e起來——送政策送技術送服務”活動在呼倫貝爾市扎蘭屯市、根河市舉辦。
活動以多維度、沉浸式形式,通過政策宣講、技術賦能、惠民服務,為基層各族群眾送上政策“及時雨”、技術“金鑰匙”、服務“暖心包”。來自呼倫貝爾市14個民族鄉(xiāng)蘇木嘎查村社區(qū)工作人員、農牧民代表、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及青年創(chuàng)業(yè)者代表參與其中。
在扎蘭屯、根河兩地,宣講專家為學員作“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主題宣講,以思想共鳴凝聚團結奮進力量。滿洲里市分享了“石榴籽e起來”實踐案例,為基層民族工作提供了可借鑒的思路方法。活動將政策傳遞深度融入理論教學、現場教學、文化活動等各個環(huán)節(jié),以場景化解讀推動政策落地見效。專家把中央和自治區(qū)關于民族工作的方針政策轉化為接地氣的“家常話”,讓干部群眾聽得懂、能領會、可對照。現場教學中,學員們走進扎蘭屯中東鐵路博物館、根河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xiāng)馴鹿文化博物館,通過歷史展陳、民族文化展品,讓原本抽象的“紙上文字”變成可感知、可觸摸的現實成果。
圍繞民族鄉(xiāng)產業(yè)特色與干部群眾能力提升需求,活動邀請各領域專家?guī)碡S富的教學內容。在手工業(yè)與品牌打造領域,專家從扎蘭屯結合民族鄉(xiāng)資源稟賦,從文化IP挖掘、產品包裝設計、市場定位等維度開展實操指導;在根河,專家突出根河民族文化特色,為手工藝品品牌化發(fā)展提供專業(yè)思路。在人工智能領域,專家以“理論+實操”模式,講解生成式大模型在民族文化數字化保護、特色產業(yè)數據分析中的應用。針對根河市產業(yè)需求,活動開展了電商實操培訓,指導群眾“把電商做大做強”,講授馴鹿及畜禽疫病防治知識,解決養(yǎng)殖戶實際問題。
活動聚焦民族鄉(xiāng)群眾文化、健康等需求,開展多元化惠民服務。活動在兩地開展了民族團結主題影片公益展映,深化群眾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解;組織學員深入扎蘭屯百年吊橋公園、扎蘭印象?文化憶站、根河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青少年研學基地,通過“現場教學+跨鄉(xiāng)交流”模式,讓各民族群眾在互學互鑒中感受不同民族文化魅力,進一步增進文化認同。活動聯動自治區(qū)中醫(yī)院專家團隊開展義診,提供現場問診、血壓測量、血糖檢測等惠民服務。在根河專場中,邀請鄂溫克族傳統(tǒng)皮毛手工藝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開展手工制品太陽花制作方法培訓,既傳承了非遺技藝,又為群眾增收致富提供了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