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阿拉善盟深入實施節水行動,通過技術革新、模式創新與制度完善,推動水資源高效利用,為資源型缺水地區探索特色節水之路交出亮眼答卷。
截至8月底,全盟已實現節水增供634.2萬立方米,其中農業節水96萬立方米,工業節水143萬立方米,城鎮生活節水45.2萬立方米,非常規水增供350萬立方米,達成全區第一筆黃河流域跨省區域水權交易,交易水量三年共計180萬立方米,水資源利用方式正從“粗放消耗”向“精細管理”加速轉變。

在阿拉善左旗巴潤別立鎮萬畝玉米噸糧田里,嫩綠的玉米苗根系浸潤在精準灌溉的水滴中,農戶們忙著檢查貼片式滴灌帶上的管箍。

“以前大水漫灌一畝地要500多方水,現在我們滴灌種植基本實現全覆蓋,能節水30%左右,省時省力還省水。”阿拉騰塔拉嘎查村民代福軍告訴記者,得益于政府補貼支持,他今年種植的80畝地全部換成滴灌,省下不少成本。

這是阿拉善盟推廣節水農業的生動縮影。目前,全盟已推廣49萬畝滴灌節水技術,同步推進“糧改飼”“輪作休耕”等措施,完成18萬畝節水作物種植,讓每一滴水都發揮出最大效益。與此同時,相關部門積極爭取農業項目支持,今年已落實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9.19萬畝,配套資金2.62億元分解至各旗區,還爭取到自治區設施農業建設補助資金708.32萬元,為現代農業裝上“節水引擎”。

在阿拉善盟工業領域,綠色節水轉型同樣取得顯著成效。走進位于孿井灘生態移民示范區的內蒙古金石鎂業有限公司中水回用車間,機器轟鳴中,工作人員正對設備進行檢查調試。“我們剛完成干熄焦節水技術改造,每天處理的工業廢水凈化后重新注入生產線,僅這一項改造,年節水就超40萬立方米。”該公司設備動力部經理許同虎說。

目前,瑞信化工冷卻塔改造、滬蒙能源干熄焦改造、中鹽鹽堿分公司制堿循環水系統節水改造、利沙科技水資源循環利用等6個節水改造項目同步發力,直接貢獻工業節水143萬立方米;阿拉善盟重點培育的14家自治區級節水型企業中,已有8家通過評審驗收。
合同節水模式創新實踐也取得突破,今年新增合同節水項目5個,有效推動企業從“要我節水”向“我要節水”轉變,工業節水內生動力持續增強。

在阿拉善盟府巴彥浩特鎮的街頭巷尾,施工圍擋內的供水管網升級改造工程緊張推進。今年,阿拉善左旗智慧水務及道路老舊供水管網升級改造項目、阿拉善右旗城鎮供水能力提升工程、額濟納旗保障房供排水供熱管網改造同步實施。

“換上新管道后,預計漏損率能降到10% 以下。”阿拉善左旗城鄉水務有限公司總工程師付勇表示,在城鎮節水領域,管網升級與智慧管理雙管齊下,通過智能化監測和精細化管理,供水管網漏損率將持續下降,城鎮節水潛力不斷釋放。

今年以來,阿拉善盟已改造供水管網16.1公里,同時推行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倒逼商戶主動節水。“擔心水價上漲增加經營成本,我們主動檢修老化水管、更換節水潔具,現在店內月均用水量明顯下降,水費支出反而更合理可控。”巴彥浩特秀府小區附近某賓館負責人告訴記者。
非常規水利用的突破,為水資源供給開辟了新路徑。在阿拉善左旗中水調蓄水池旁,付勇指著監控屏幕介紹:“過去冬季再生水處理能力不足,大量達標尾水被迫排放,如今蓄水池投運,相當于存下一個小型水庫,夏季缺水時可隨時調用。”這一工程,直接增加非常規水供應200萬立方米,破解了阿拉善左旗多年的季節性用水矛盾。

在阿拉善高新區推進的4項非常規水利用項目中,十五路非常規水利用工程和高鹽污水資源化處置項目已完工,新增供水150萬立方米;巴彥浩特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雨洪水收集利用等項目也在有序推進中。

為鞏固節水成效,阿拉善盟著力構建“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公眾參與”的多元共治格局,通過完善水權交易機制激發市場活力,推廣“以水定產”模式優化產業布局,建立覆蓋全行業的節水激勵機制,以制度創新與技術創新雙輪驅動,持續提升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

阿拉善盟水務局局長謝方仁表示,將以更高站位謀劃、以更實舉措推進節水事業發展,聚焦節水領域目標任務,加強跨部門協作配合,健全水資源剛性管控機制;構建系統完備的制度框架,通過創新激勵政策與智慧化監管雙輪發力,從多個維度綜合施策,全面提升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效能,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為全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納日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