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山東聊城,冠縣一中學食堂未設座椅,所有學生均站著就餐,相關視頻引發網友熱議。視頻中,學生在桌子旁排成兩排,站著快速進餐。9月13日,校方工作人員回應稱,該校食堂一直未設置座位,“學生都是站著吃飯,吃完便離開,沒有必要安裝座椅”。校方還表示,此舉并無其他目的,屬于學校傳統,并強調該食堂曾被評為“省級優質食堂”,飯菜營養豐富。(9月13日 九派新聞)
“讓學生站著用餐”雖然不是什么新鮮事,但把它當成“傳統”的,還是首次聽說。涉事學校不僅絲毫沒有覺得此舉不妥,反而理直氣壯,甚至有引以為豪的意味,就近乎糊涂了。
“坐著用餐”是常態,也是健康的進食方式。而“站著用餐”不應成為常態,因為不利于消化吸收和身體健康。如果學校連這樣的常識都不懂,就沒有資格談教育。
據該校方工作人員稱,該校食堂一直未設置座位,“學生都是站著吃飯,吃完便離開,沒有必要安裝座椅”。如果老師和工作人員是坐著吃飯,卻要求學生站著吃飯,那就屬于“站著說話不腰疼”。如果全校的所有人,包括老師、學生以及其他工作人員,全都是站著吃飯的,那還算“一視同仁”。
學校居然還自豪地說是“傳統”,實在令人無語。如果一個行為、做法“長期如此”,就成了“傳統”,就等于“正確”,豈不荒唐?
不管該校的食堂是怎么評上“省級優質食堂”的,評選的標準又是什么,也不管該食堂的飯菜是否“營養豐富”,“讓學生站著用餐”這種做法都“沒有營養”,更跟“傳統”沒有半毛錢關系。如果學校連學生的健康都不在乎,連正常的生活習慣也不培養,而只是把他們訓練成在所有場合都“爭分奪秒”的學習機器,這樣的教育無疑是失敗且有害的。
教育必須回歸常識、常態,而不能在“自我感動”的歧途上越走越遠。(李蓬國)